23
2020
-
12
國新辦舉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以高水平保護促進綠色發展新聞發布會(全文實錄)
國務院新聞(wen)辦公室于2020年12月22日(ri)(星期(qi)二)上午10時舉行新聞(wen)發(fa)布會(hui),請(qing)生(sheng)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介紹(shao)落實五中全會(hui)精神,以高(gao)水平(ping)保護促進綠色發(fa)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新聞發布會現(xian)場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壽小麗: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近年來,經過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綠色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為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以高水平保護促進綠色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下面,首先請莊國泰先生作介紹。
生態環(huan)境(jing)部(bu)副部(bu)長(chang)莊國泰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謝謝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向大家介紹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工作思路和舉措。首先,我代表生態環境部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支持、參與和指導表示衷心的感謝。
黨的十(shi)九屆五中(zhong)全會勝利閉幕,對“十(shi)四五”經(jing)(jing)濟社(she)會發(fa)(fa)(fa)(fa)展作出重要(yao)戰略部(bu)署,審議(yi)通過(guo)的《中(zhong)共中(zhong)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ing)(jing)濟和社(she)會發(fa)(fa)(fa)(fa)展第(di)十(shi)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yi)》(以下(xia)簡(jian)稱(cheng)《建議(yi)》),單獨用(yong)(yong)一個部(bu)分部(bu)署推動綠(lv)(lv)色(se)發(fa)(fa)(fa)(fa)展,促(cu)進(jin)(jin)人(ren)與(yu)自(zi)然和諧共生。《建議(yi)》強(qiang)調,促(cu)進(jin)(jin)經(jing)(jing)濟社(she)會發(fa)(fa)(fa)(fa)展全面(mian)綠(lv)(lv)色(se)轉型,從加(jia)快推動綠(lv)(lv)色(se)低碳(tan)發(fa)(fa)(fa)(fa)展、持(chi)續改善生態環(huan)境質量、提(ti)升生態系(xi)統質量和穩(wen)定性、全面(mian)提(ti)高資源(yuan)利用(yong)(yong)效(xiao)率四個方面(mian)提(ti)出一系(xi)列重要(yao)舉(ju)措(cuo),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zhong)央對加(jia)強(qiang)生態環(huan)境保護,推動經(jing)(jing)濟社(she)會綠(lv)(lv)色(se)發(fa)(fa)(fa)(fa)展的高度重視,對實現更(geng)(geng)可(ke)持(chi)續的發(fa)(fa)(fa)(fa)展和更(geng)(geng)高質量的發(fa)(fa)(fa)(fa)展具有重要(yao)戰略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you)其是“十三五(wu)”時期,習(xi)近平(ping)(ping)生態(tai)文(wen)(wen)明(ming)思(si)想日益深入人心(xin),綠(lv)水(shui)(shui)青山(shan)就是金山(shan)銀山(shan)的理念成(cheng)(cheng)為全(quan)(quan)(quan)黨全(quan)(quan)(quan)社(she)會的共識和(he)行動(dong),我國(guo)生態(tai)文(wen)(wen)明(ming)建設從實踐(jian)到(dao)認識發(fa)生了歷史(shi)性、轉折(zhe)性、全(quan)(quan)(quan)局(ju)性變化(hua)(hua)。各地區各部門認真(zhen)貫徹黨中央、國(guo)務(wu)院關(guan)于全(quan)(quan)(quan)面(mian)加(jia)強生態(tai)環境保(bao)(bao)(bao)(bao)護(hu)(hu)、堅(jian)決打(da)好污染防(fang)治(zhi)攻堅(jian)戰(zhan)的決策(ce)部署,協同推進經濟(ji)高質(zhi)量發(fa)展(zhan)和(he)生態(tai)環境高水(shui)(shui)平(ping)(ping)保(bao)(bao)(bao)(bao)護(hu)(hu),污染防(fang)治(zhi)力度加(jia)大,生態(tai)環境明(ming)顯(xian)改(gai)善(shan),“十三五(wu)”規劃綱要(yao)確定的9項約束(shu)性指標(biao)(biao)和(he)污染防(fang)治(zhi)攻堅(jian)戰(zhan)階(jie)段性目(mu)標(biao)(biao)任務(wu)超(chao)額(e)圓滿完成(cheng)(cheng),藍(lan)天、碧(bi)水(shui)(shui)、凈土三大保(bao)(bao)(bao)(bao)衛戰(zhan)取得(de)重要(yao)成(cheng)(cheng)效,生態(tai)保(bao)(bao)(bao)(bao)護(hu)(hu)和(he)修復持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hua)(hua)工(gong)作取得(de)積極進展(zhan),已經提(ti)前超(chao)額(e)完成(cheng)(cheng)對外承諾的到(dao)2020年(nian)目(mu)標(biao)(biao)。總體(ti)上看,這五(wu)年(nian)是迄今為止我國(guo)生態(tai)環境保(bao)(bao)(bao)(bao)護(hu)(hu)成(cheng)(cheng)效最大、生態(tai)環境保(bao)(bao)(bao)(bao)護(hu)(hu)事業發(fa)展(zhan)最好的五(wu)年(nian),人民群眾生態(tai)環境獲得(de)感顯(xian)著(zhu)增強,全(quan)(quan)(quan)面(mian)建成(cheng)(cheng)小康(kang)社(she)會生態(tai)環境目(mu)標(biao)(biao)如期高質(zhi)量完成(cheng)(cheng),厚植(zhi)了全(quan)(quan)(quan)面(mian)建成(cheng)(cheng)小康(kang)社(she)會的綠(lv)色(se)(se)底色(se)(se)和(he)成(cheng)(cheng)色(se)(se)。
“十四五(wu)”時(shi)(shi)期(qi),我(wo)國將進(jin)入新發展階段。在看(kan)(kan)到(dao)成績的(de)同(tong)時(shi)(shi),我(wo)們(men)也清醒認識到(dao)加強(qiang)生(sheng)(sheng)態(tai)環(huan)境(jing)保護,促進(jin)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zhuan)型面臨的(de)嚴峻挑(tiao)戰。總的(de)來看(kan)(kan),我(wo)國保護與發展長期(qi)矛盾和(he)短期(qi)問題交織,生(sheng)(sheng)態(tai)環(huan)境(jing)保護結(jie)構性、根(gen)(gen)源(yuan)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gen)(gen)本(ben)(ben)緩解,最突出的(de)是“三個(ge)沒(mei)(mei)有根(gen)(gen)本(ben)(ben)改變(bian)”,即(ji)以(yi)(yi)重化(hua)工為主(zhu)的(de)產業結(jie)構、以(yi)(yi)煤為主(zhu)的(de)能源(yuan)結(jie)構和(he)以(yi)(yi)公路貨運(yun)為主(zhu)的(de)運(yun)輸結(jie)構沒(mei)(mei)有根(gen)(gen)本(ben)(ben)改變(bian),污染(ran)排放和(he)生(sheng)(sheng)態(tai)保護的(de)嚴峻形勢沒(mei)(mei)有根(gen)(gen)本(ben)(ben)改變(bian),生(sheng)(sheng)態(tai)環(huan)境(jing)事件多發頻(pin)發的(de)高風險態(tai)勢沒(mei)(mei)有根(gen)(gen)本(ben)(ben)改變(bian),生(sheng)(sheng)態(tai)環(huan)保任重道(dao)遠(yuan)。
下一步(bu),我(wo)部(bu)將(jiang)認真貫徹落實五中全(quan)會(hui)精神,以(yi)(yi)(yi)習(xi)近平(ping)生(sheng)(sheng)態(tai)(tai)(tai)文明(ming)思想為指引,堅定不(bu)移貫徹新(xin)發(fa)(fa)展理(li)念(nian),緊扣推(tui)動(dong)高質量(liang)發(fa)(fa)展主題、構建新(xin)發(fa)(fa)展格局(ju),對標2035年廣泛(fan)形成(cheng)綠(lv)色(se)生(sheng)(sheng)產生(sheng)(sheng)活方式,碳排放達峰(feng)后穩(wen)中有降(jiang),生(sheng)(sheng)態(tai)(tai)(tai)環(huan)境(jing)(jing)根本好(hao)(hao)轉,美麗中國基本實現等遠景目(mu)標,堅持以(yi)(yi)(yi)生(sheng)(sheng)態(tai)(tai)(tai)優(you)先、綠(lv)色(se)發(fa)(fa)展為方向,堅持以(yi)(yi)(yi)降(jiang)碳為總抓手(shou),倒逼經濟結構調整和高質量(liang)發(fa)(fa)展,并實現與生(sheng)(sheng)態(tai)(tai)(tai)環(huan)境(jing)(jing)質量(liang)改善協同增(zeng)效。大力(li)推(tui)動(dong)形成(cheng)綠(lv)色(se)生(sheng)(sheng)產和生(sheng)(sheng)活方式;堅持以(yi)(yi)(yi)改善生(sheng)(sheng)態(tai)(tai)(tai)環(huan)境(jing)(jing)質量(liang)為核心(xin),方向不(bu)變(bian)、力(li)度不(bu)減,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深入打好(hao)(hao)污染防(fang)治(zhi)攻堅戰;堅持更(geng)加(jia)突(tu)出精準治(zhi)污、科(ke)學治(zhi)污、依法治(zhi)污,持續推(tui)進(jin)生(sheng)(sheng)態(tai)(tai)(tai)環(huan)境(jing)(jing)治(zhi)理(li)體(ti)系和治(zhi)理(li)能(neng)力(li)現代化(hua),不(bu)斷(duan)滿足人民日益(yi)增(zeng)長的優(you)美生(sheng)(sheng)態(tai)(tai)(tai)環(huan)境(jing)(jing)需要,努力(li)實現生(sheng)(sheng)態(tai)(tai)(tai)文明(ming)建設(she)新(xin)進(jin)步(bu),為全(quan)面開(kai)啟建設(she)社會(hui)主義(yi)現代化(hua)國家(jia)新(xin)征程奠定良好(hao)(hao)的生(sheng)(sheng)態(tai)(tai)(tai)環(huan)境(jing)(jing)基礎。
下面,我(wo)愿意回(hui)答大家(jia)的提問。謝謝!
壽小麗:謝謝莊國泰副部長,下面我們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請問該如何理解深入的含義?“十四五”時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思路是什么?謝謝。
莊國泰:三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各部門、各地區的不懈努力,“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但是,挑戰壓力依然存在,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主要是生態環境問題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的壓力總體沒有得到緩解,從目前的分析來看,生態環境質量仍處于中低水平上的提升,成效還不穩固,與人民群眾期待和美麗中國目標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所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這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我們黨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定力和堅強決心。
深(shen)(shen)入打好污染防(fang)治(zhi)攻堅戰這個“深(shen)(shen)入”,意味著觸(chu)及到矛(mao)盾和問題的(de)層次(ci)更深(shen)(shen)、領域更寬、要(yao)求更高。生態環境(jing)部有以下幾方面的(de)考慮:
第一,更加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推進系統治理、智慧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在11月份長江座談會上提出很多明確的要求。
第二,繼續開展各類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我們提出的基本思路是“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希望推動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的突破。一是繼續提升空氣質量。這里特別強調要以細顆粒物,就是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為主。突出抓好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這是PM2.5和臭氧的前置物。二是降低碳排放的強度,包括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三是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繼續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態用水,包括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的建設,補齊城鄉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推進城鎮污水管網的全覆蓋,包括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四是以土壤安全利用包括危險廢物的強化監管利用處置,持續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其中,也要重視新污染物的防控,這是五中全會精神明確提出的。五是強化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堅決守住自然生態的安全邊界,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六是緊盯核與輻射安全、“一廢一庫一品”環境監管,“一廢”是危險廢物,“一庫”就是尾礦庫,“一品”是化學品,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態環境風險。
第三,改進方式方法。綜合運用法治、經濟、行政、科技和文化的手段,特別是要加強法治體系的建設,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落到實處,結合新發展階段的要求,充分運用市場的手段,包括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的要求。
第四,完善環境制度。包括我們常說的建立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前一段時間國務院剛通過了相關條例。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
第五,加強組織領導。關鍵是要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強化評價考核、壓實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
下一步,我們會按照黨中(zhong)央、國務院的決策部(bu)署,抓緊研(yan)究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fang)治攻堅戰的頂層設計。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我們看到,生態環境部剛剛發布了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截至目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已命名了26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已命名了87個,請問這些示范創建地區發揮了哪些示范引領作用,下一步將如何深化示范創建?
莊國泰: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關于示范創建,某種意義上,這些示范創建工作都是在探索一個地區怎么結合自身特點,找到綠色發展的途徑和模式。當然,前提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和根本遵循。我們開展的是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是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包括市縣層面。今年比較特殊的情況是命名了深圳市為生態文明示范市,深圳市既是一個計劃單列市,也是副省級城市。應該說深圳在改革開放以來,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升級前進。另外一個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通過這些建設取得了以下幾方面良好成效。
第一,極大推動了生態經濟體系建設。生態經濟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5月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特別強調的,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包括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培育綠色新動能,這方面應該說我們這些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兩山”基地都發揮了重要的先行者、探索者作用。
第二,有效帶動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的明顯改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都排在各省前列,而且都是超前、圓滿完成了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和任務。比如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分別有15%、22%的市縣創建成功,他們在推動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帶動作用。
第三,全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改革的落地見效。包括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與負債表這些重要的生態文明改革任務,應該說在這些示范區里得到了很好的探索和落實。
第四,顯著提升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和參與水平。我給大家列幾個數據:一是示范區政府綠色采購比例超過80%。群眾生態文明建設參與度和滿意度都達到80%以上。新建綠色建筑、公共交通出行等均達到50%以上,也就是說全社會的綠色消費、綠色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第五,通過示范創建實實在在探索出了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經驗和模式。這方面前一段時間央視也作了很多的報道,有很多的典型事例,包括生態補償、特色產業、復合業態、生態市場、生態金融等不同轉化路徑,為全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供了很好的典型和榜樣。
關(guan)于下(xia)一步工作(zuo),也向媒體(ti)朋友們介紹一下(xia),我們主要會(hui)從以下(xia)幾個方面來做(zuo):
第一,對照“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持續完善示范建設工作規范和指標體系,提檔升級示范建設標準。90年代是生態示范區,到后來是生態建設示范區,現在是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根據國家發展不斷提檔升級。
第二,嚴格準入和退出機制。我們要通過一些復核評估,考核它是不是在繼續前進,不能停滯,只能是不斷的進步。要求這些示范區緊扣綠色發展要求,在推動社會經濟綠色轉型方面走在前、做表率,所以我們會明確相應的退出機制,如果停滯了不進步了,就會請它出列。
第三,加強成功經驗有效模式的總結,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模式。一個重要的目標和想法,就是希望形成示范集群,為“美麗中國”和推動綠色發展形成一批“細胞工程”。比如浙江去年完成了生態省建設,他們現在向“美麗中國”樣本、“美麗浙江”建設邁進,這是整個區域性的推進。我們也希望媒體朋友們更多關注這項工作,共同推介這些成功經驗和模式。謝謝大家。
北京青年報記者:目前,我國領導人宣布了更新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請您解讀一下這個目標有何重大意義、我們如何去實現?謝謝。
莊國泰: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幾個場合作出關于碳減排、碳達峰的重要宣示。一是9月22日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宣布了具體目標,也是一些指標,就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森林蓄積面積、風電太陽能總裝機容量這些更新的自主貢獻的目標。這個目標的宣示充分體現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也體現了中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注入了強大的政治推動力。尤其是在今年這樣的國際背景下,這個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應該說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新的更大貢獻。
當然,對我(wo)(wo)們(men)來說這(zhe)(zhe)是一項艱巨(ju)的(de)(de)任務(wu)。因為我(wo)(wo)們(men)作(zuo)為最大的(de)(de)發(fa)(fa)展(zhan)(zhan)(zhan)中(zhong)國(guo)家,在發(fa)(fa)展(zhan)(zhan)(zhan)過(guo)程中(zhong)還面臨著經(jing)濟發(fa)(fa)展(zhan)(zhan)(zhan)、改善民生(sheng)、消除貧困、治(zhi)理污染(ran)等(deng)一系列(lie)的(de)(de)任務(wu)。我(wo)(wo)們(men)國(guo)家從碳(tan)達峰到碳(tan)中(zhong)和的(de)(de)時間只有30年左右,與發(fa)(fa)達國(guo)家相比,大大縮短(duan)了這(zhe)(zhe)個歷程。很顯然,挑戰是巨(ju)大的(de)(de),不可(ke)能輕而易舉的(de)(de)實(shi)現(xian),所以肯定需(xu)(xu)要(yao)(yao)付出巨(ju)大的(de)(de)努力。習(xi)近平總(zong)書記強(qiang)調落(luo)實(shi)自(zi)主減(jian)排(pai)目(mu)標和碳(tan)中(zhong)和的(de)(de)愿景,這(zhe)(zhe)是我(wo)(wo)們(men)實(shi)現(xian)可(ke)持續(xu)發(fa)(fa)展(zhan)(zhan)(zhan)的(de)(de)內在需(xu)(xu)要(yao)(yao),是我(wo)(wo)們(men)自(zi)己要(yao)(yao)做(zuo)的(de)(de),也是必須做(zuo)的(de)(de)。為了實(shi)現(xian)這(zhe)(zhe)個目(mu)標,需(xu)(xu)要(yao)(yao)在幾個方(fang)面發(fa)(fa)力。一是大力推動經(jing)濟結構(gou)、能源結構(gou)、產業結構(gou)低碳(tan)轉型(xing)。二(er)是在提高能效(xiao)方(fang)面需(xu)(xu)要(yao)(yao)更加(jia)努力。三(san)是在發(fa)(fa)展(zhan)(zhan)(zhan)非化石能源和增強(qiang)碳(tan)匯方(fang)面做(zuo)出更多的(de)(de)工作(zuo)。
我們正(zheng)在(zai)抓緊啟(qi)動(dong)2030年前二氧(yang)化碳排放達峰的行(xing)動(dong)方案,從剛才(cai)提到的幾個(ge)方面(mian)發(fa)力(li)。把降碳作(zuo)為(wei)促進經(jing)濟社會全面(mian)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建設(she)碳交易市場,實(shi)(shi)實(shi)(shi)在(zai)在(zai)地推動(dong)綠色低碳發(fa)展。我就(jiu)介紹這些。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近年來,科技在大氣、水等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請問莊部長,“十四五”時期是否有新的治污科技手段?謝謝。
莊國泰:《建議》把科技創新擺在首位,對于生態環境保護來說,在推進污染防治過程中科技發揮著重要作用。剛才,給大家介紹了我們要推進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科技肯定是一個關鍵手段。對于“十四五”的環保科技工作,我們有一些思路,希望通過這些工作助力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設。要突出環境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健全環境質量改善的技術支撐體系。二是構建生態環境風險防控的技術支撐體系。 三是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和監管技術支撐體系。四是構建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創新效能的能力支撐體系。
“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科技要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包括環境管理的需求、面向基層的實際環境問題,重點部署六個方面的任務:一是環境問題成因機理,以及時空和內在演變規律等前沿基礎研究,提升科學認知。我們現在要開展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很重要的就是必須研究它的機理和規律。二是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提高生態修復等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精準治污能力。三是開展生態環境監管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政策和制度的研究,提升依法治污水平。一些環境基準的研究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薄弱環節,需要不斷的加強。四是開展區域全過程污染控制和生態保護修復的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的研究。把各種技術綜合運用到一個區域中,比如水專項就在白洋淀進行了一些技術集成的示范,提升系統治理和保護水平。五是加強創新平臺的建設和優化布局,強化人才隊伍與學科建設,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六是大力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生態環境部建設了一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是面向全社會的,用以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提升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實際能力。我們將組織開展一批環保科研項目,包括支撐地方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在大氣污染治理、長江水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方面開展“一市一策”重點幫扶工作。謝謝。
總臺CGTN記者: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戰略部署和安排,請問在“十四五”期間,推動綠色發展方面有哪些基本的路徑和措施?謝謝。
莊國泰:“十四五”期間推動綠色發展是進入新發展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重大任務,也是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必然要求。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起推動綠色發展的政治責任。總體來說,就是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導、優化、倒逼和促進作用。以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效率提升為重點任務,以制度完善、政策激勵、技術創新為主要手段,和相關部門一道,認真抓落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具體有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注重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結構調整重點是四個方面的調整。在空間結構調整方面,大力推動“三線一單”,“三線”是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一單”就是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落后低效和過剩產能淘汰,控制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規模。推動高污染企業搬遷入園或者依法關閉,大力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綠色化改造,構建企業和社會的綠色供應鏈。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推動清潔低碳能源成為能源消耗增量主體、降低煤炭消費總量。在運輸結構調整方面,鼓勵新能源汽車使用,包括在遠距離運輸中加快形成以鐵路,我們常說的叫“公轉鐵”和水路為主的新格局。同時要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推動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記者朋友們可能注意到,我們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共同推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的行動,還發布了《生態環境保護公民行為規范》。
第二方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第三方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提升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我們將通過制定實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來作系統的部署。
第四方面,加強生態保護監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我們將著力推動城市生態修復、修補,扎實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向全世界宣示的。強化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包括現在正在構建生態保護紅線的監控平臺。按照中央部署,生態保護紅線將于今年年底劃定,緊接著就是要監管,加強技術手段、制度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包括我們在持續開展的“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下一步,還要進一步開展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成效的監測評估,建立健全生態修復標準體系,要堅決杜絕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一些形式主義,所謂形式主義就是有些看起來是生態建設,實際造成的是生態破壞。堅守自然生態的安全邊界。
第五方面,深化改革創新,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一方面繼續做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一步夯實各地區、各部門的責任。今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行了一些探索,包括有些政府部門和企業作為被督察對象。另一方面,嚴格環境監督執法,壓實企業環境治理主體責任。在這方面,我們還會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兩個正面清單,一個是環境影響評價、一個是環境執法的正面清單進一步長期化、制度化,積極推動綠色科技創新、環保產業發展等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在法律政策上強化綠色化,發揮市場激勵作用,發揮好綠色發展基金的作用,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希望通過以上這些舉措,將生態環境治標取得的成效,通過綠色發展治本加以穩固。將黨中央、國務院推動綠色發展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確確實實、扎扎實實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謝謝。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近兩年來,“無廢”城市建設正在全國不少地區如火如荼展開,今年也要迎來試點和收官階段,請問全國“無廢”城市試點成效如何?下一步在全國范圍的推行計劃是什么?謝謝。
莊國泰:“無廢”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命題作文,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改革部署,為什么叫命題作文呢?這是黨中央作出的要求,由生態環境部來牽頭落實。一方面“無廢”城市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是推動城市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大家聽到這個名字就可以感受到,“無廢”并不是沒有廢物,而是產生的廢物通過什么方式、什么途徑把它處理、處置好。2018年,國務院印發了試點方案,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這個方案的要求,扎實開展試點工作。主要是確定了11個城市,包括深圳等5個特殊地區,也包括雄安新區,開展試點。實際上,我們的出發點就是根據不同的地區特點探索適應不同地區的“無廢”城市的建設模式。比如深圳,以工業為主的徐州,以農業為主的光澤以及雄安新區、北京新技術開發區,天津的中新生態城。這些就是針對不同的區域特點和結構進行試點的建設。試點確定以后,我們研究編制了一套目標指標體系,包括固體廢物的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最終處置能力以及群眾的獲得感等五個方面的指標體系,來引導“無廢”城市建設。
在(zai)建設過程中,我們(men)特(te)別(bie)明確了(le)要建立(li)四個(ge)體系(xi),支(zhi)撐(cheng)“無(wu)(wu)(wu)廢”城市(shi)建設。一是制度體系(xi)。二是技(ji)(ji)(ji)術(shu)(shu)體系(xi)。廢物的(de)處(chu)理處(chu)置離(li)開技(ji)(ji)(ji)術(shu)(shu)無(wu)(wu)(wu)從談起(qi)(qi)。三是市(shi)場體系(xi)。四是監管體系(xi)。在(zai)這些試(shi)點(dian)里,共安排900多項任務,根據前(qian)一段時間的(de)評估,總(zong)體進展(zhan)還(huan)是比(bi)較順利,效果良(liang)好(hao)。而且生態環(huan)境部創新(xin)了(le)一些工作機(ji)制,包括開展(zhan)技(ji)(ji)(ji)術(shu)(shu)幫扶機(ji)制,我們(men)組織了(le)一些專家組到各個(ge)試(shi)點(dian)城市(shi)一起(qi)(qi)探討和探索(suo)怎么開展(zhan)試(shi)點(dian),解決(jue)一些難(nan)題(ti)。我們(men)在(zai)環(huan)境科技(ji)(ji)(ji)成果轉化平臺上,專門建立(li)了(le)一個(ge)欄目,就(jiu)是“無(wu)(wu)(wu)廢”城市(shi)的(de)技(ji)(ji)(ji)術(shu)(shu)支(zhi)撐(cheng),大家遇到一些技(ji)(ji)(ji)術(shu)(shu)問(wen)題(ti)可以到那個(ge)轉化平臺上尋求支(zhi)持(chi)。
通過(guo)(guo)(guo)兩年多(duo)(duo)來的(de)(de)(de)探(tan)索(suo),已經凝練出一(yi)(yi)些示范(fan)模(mo)式(shi)(shi),簡單(dan)列舉一(yi)(yi)下。在工(gong)業(ye)綠(lv)色(se)(se)生產(chan)(chan)方(fang)面(mian),試(shi)(shi)點城(cheng)(cheng)(cheng)(cheng)市(shi)(shi)(shi)(shi)通過(guo)(guo)(guo)優化(hua)產(chan)(chan)業(ye)結(jie)構(gou),提升工(gong)業(ye)綠(lv)色(se)(se)制(zhi)造水平(ping),積極(ji)推動工(gong)業(ye)固(gu)廢(fei)(fei)的(de)(de)(de)貯存處置總量趨(qu)零增長,從源頭治理。像深圳建(jian)設(she)的(de)(de)(de)全(quan)產(chan)(chan)業(ye)綠(lv)色(se)(se)制(zhi)造體(ti)系(xi)(xi),也(ye)(ye)包括銅陵、盤錦(jin)、威(wei)海,針(zhen)對(dui)礦(kuang)山,針(zhen)對(dui)油(you)田都(dou)進(jin)行了(le)大量的(de)(de)(de)探(tan)索(suo),一(yi)(yi)方(fang)面(mian)減少了(le)固(gu)廢(fei)(fei)的(de)(de)(de)產(chan)(chan)生量,另一(yi)(yi)方(fang)面(mian)把(ba)這(zhe)些廢(fei)(fei)棄的(de)(de)(de)礦(kuang)山變成金山銀山。二是(shi)(shi)在農業(ye)綠(lv)色(se)(se)生產(chan)(chan)方(fang)面(mian),試(shi)(shi)點城(cheng)(cheng)(cheng)(cheng)市(shi)(shi)(shi)(shi)通過(guo)(guo)(guo)與(yu)“美麗(li)中國(guo)”建(jian)設(she),包括農業(ye)現代化(hua)建(jian)設(she)融(rong)合(he),推動主要農業(ye)廢(fei)(fei)棄物(wu)(wu)循環利用(yong),包括徐州秸稈高效(xiao)還田,許昌、西寧等(deng)也(ye)(ye)都(dou)探(tan)索(suo)了(le)很好(hao)(hao)的(de)(de)(de)模(mo)式(shi)(shi)。三(san)是(shi)(shi)在加大監管(guan)方(fang)面(mian),試(shi)(shi)點城(cheng)(cheng)(cheng)(cheng)市(shi)(shi)(shi)(shi)通過(guo)(guo)(guo)信息(xi)(xi)化(hua)建(jian)設(she)平(ping)臺(tai)和制(zhi)度創新,強(qiang)化(hua)風險防控能力。我們(men)(men)在紹(shao)興(xing)召(zhao)開了(le)“無廢(fei)(fei)”城(cheng)(cheng)(cheng)(cheng)市(shi)(shi)(shi)(shi)建(jian)設(she)現場會(hui),紹(shao)興(xing)是(shi)(shi)一(yi)(yi)個(ge)典(dian)型,打(da)造了(le)“無廢(fei)(fei)”城(cheng)(cheng)(cheng)(cheng)市(shi)(shi)(shi)(shi)的(de)(de)(de)信息(xi)(xi)平(ping)臺(tai),統籌整合(he)各(ge)類(lei)固(gu)體(ti)廢(fei)(fei)物(wu)(wu)的(de)(de)(de)管(guan)理系(xi)(xi)統,對(dui)固(gu)體(ti)廢(fei)(fei)物(wu)(wu)實行全(quan)周期、智能化(hua)、閉環式(shi)(shi)的(de)(de)(de)管(guan)理,北(bei)京經開區(qu)在這(zhe)方(fang)面(mian)也(ye)(ye)有(you)(you)很多(duo)(duo)很好(hao)(hao)的(de)(de)(de)模(mo)式(shi)(shi)。四是(shi)(shi)踐行綠(lv)色(se)(se)生活方(fang)面(mian),試(shi)(shi)點城(cheng)(cheng)(cheng)(cheng)市(shi)(shi)(shi)(shi)通過(guo)(guo)(guo)先(xian)行引導,探(tan)索(suo)城(cheng)(cheng)(cheng)(cheng)鄉(xiang)生活垃(la)圾(ji)(ji)的(de)(de)(de)源頭減量和資源化(hua)利用(yong)。像重(zhong)慶探(tan)索(suo)“無廢(fei)(fei)細胞”,制(zhi)定(ding)了(le)“無廢(fei)(fei)”學校、小區(qu)、景區(qu)、機(ji)關,形成一(yi)(yi)個(ge)良好(hao)(hao)的(de)(de)(de)社會(hui)氛圍。光(guang)澤縣立(li)足“無廢(fei)(fei)”鄉(xiang)村建(jian)設(she),統籌農村地區(qu)的(de)(de)(de)垃(la)圾(ji)(ji)分類(lei)和再回收利用(yong)。經過(guo)(guo)(guo)近兩年的(de)(de)(de)努力,“無廢(fei)(fei)”理念逐(zhu)步得到(dao)國(guo)內(nei)外的(de)(de)(de)認同,我們(men)(men)也(ye)(ye)跟新加坡(po)等(deng)國(guo)家進(jin)行了(le)交流,第四屆聯合(he)國(guo)環境大會(hui)將我國(guo)“無廢(fei)(fei)”城(cheng)(cheng)(cheng)(cheng)市(shi)(shi)(shi)(shi)建(jian)設(she)試(shi)(shi)點寫入了(le)廢(fei)(fei)物(wu)(wu)環境無害化(hua)管(guan)理的(de)(de)(de)有(you)(you)關內(nei)容(rong)中。現在這(zhe)個(ge)工(gong)作正在逐(zhu)步往外擴展,像浙江省提出要全(quan)省域建(jian)設(she)“無廢(fei)(fei)”城(cheng)(cheng)(cheng)(cheng)市(shi)(shi)(shi)(shi),重(zhong)慶和四川(chuan)共(gong)同推進(jin)成渝(yu)經濟(ji)圈的(de)(de)(de)“無廢(fei)(fei)”城(cheng)(cheng)(cheng)(cheng)市(shi)(shi)(shi)(shi)建(jian)設(she)。目前也(ye)(ye)遇到(dao)一(yi)(yi)些困(kun)難,一(yi)(yi)個(ge)是(shi)(shi)受疫(yi)情影響,有(you)(you)些試(shi)(shi)點項目的(de)(de)(de)推進(jin)稍(shao)有(you)(you)滯后。再有(you)(you)上面(mian)提到(dao)的(de)(de)(de)四個(ge)體(ti)系(xi)(xi)建(jian)設(she)真正達到(dao)協同增效(xiao)還需要一(yi)(yi)個(ge)過(guo)(guo)(guo)程,全(quan)社會(hui)“無廢(fei)(fei)”文化(hua)氛圍尚未(wei)形成,需要記者朋友(you)們(men)(men)多(duo)(duo)多(duo)(duo)參與(yu)推動。
當然“無廢(fei)”建(jian)設(she)是(shi)一(yi)個(ge)長期(qi)過程,我(wo)(wo)們還將(jiang)重點開(kai)展三方面的工作:一(yi)是(shi)繼續(xu)指導(dao)“無廢(fei)”城市(shi)完成好試點任務,形(xing)成一(yi)批(pi)可(ke)復制、可(ke)推(tui)(tui)廣的技術模式和經(jing)驗。二是(shi)在“十四五(wu)”期(qi)間要逐步(bu)把(ba)“無廢(fei)”城市(shi)建(jian)設(she)在全國逐步(bu)推(tui)(tui)開(kai),為“美麗(li)中國”建(jian)設(she)提(ti)供重要支撐。三是(shi)培育“無廢(fei)”文化,包(bao)括抓好公(gong)眾教育、鼓勵公(gong)眾參(can)與。我(wo)(wo)就介紹這(zhe)些。謝謝。
壽小麗:時間關系,最后一個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生物多樣性正在成為全球生態環境領域的熱門話題,特別是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請問在當前形勢下對進一步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有何考慮?謝謝。
莊國泰:當前形勢下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根本任務就是落實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總體來看有五個方面的安排部署:
第一,加強統籌協調。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國務院專門成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由分管副總理任主任。我們要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的領導下,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統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進一步強化部門協調、聯動,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問題形成合力。生物多樣性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物遺傳資源的多樣性,涉及到多部門,我們國家高度重視,成立專門的國家委員會,這在國際上也是少有的。
第二,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法律體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保障,加快推進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公園法、濕地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的制修訂工作,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出臺相應的地方性法律法規,這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
第三,完善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技術標準體系。這方面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抓緊摸清全國生物多樣性的本底狀況,包括加快整合各類生物遺傳資源的信息,建立完善基礎信息庫,實現數據共享。
第四,健全并完善生物多樣性評估體系。定期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的評估。我們要說清各種保護工程、保護項目,包括保護地的建設,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際成效如何。有些建設開發活動,可能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影響,我們也要分析清楚,采取相應的對策。
第五,持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不斷完善我國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網絡。就地保護就是保護地體系建設,遷地保護就是動物園和園圃建設。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辦好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邀請各方到昆明參加會議,我們也希望這次會議辦成一次富有成果、承前啟后的重要會議,當然這需要整個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記者朋友的有力推動。謝謝。
壽小麗:謝謝莊國泰副部長,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們,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大家再見。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官(guan)方網站(zhan)
相關新(xin)聞